红旗渠精神是在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修筑红旗渠中形成的中国精神力量,现如今红旗渠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一种伟大精神,彰显出林县人民的勇敢和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也被赋予了更加深重的文化使命和育人使命。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能够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政课程的作用力和影响力,在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文明中将高校员工培养为有担当、有毅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红旗渠精神的主要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红旗渠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不仅是民族精神的旗帜和标杆,也是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断开展的丰富教育资源。
(一)自力更生
自力更生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立足点,贯穿于红旗渠修建过程的始终。在修建红旗渠的浩大工程中,面对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和自然环境恶劣等问题,林县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没向国家要物资,依靠自己的双手研制炸药、烧水泥、挖山洞……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一切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不向国家伸手要帮扶,凭借自身的力量艰苦奋战十余年,在峰回路转的太行山上挖出了这条“生命之渠”“力量之渠”,展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独立自主、勇往直前。
(二)艰苦创业
艰苦创业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也是伟大红旗渠精神的鲜亮旗帜。林县英雄儿女凭着顽强的信念、艰苦的意志造就了红旗渠的这项浩瀚工程,中间的艰辛和苦难并没有把林县人民打倒。在物资缺乏和技术落后的那个年代,为鼓舞士气、振奋人心,林县的领导干部和群众同甘共苦、勇敢拼搏,在太行山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挥洒汗水,建成了举世瞩目的“人工天河”,这也充分体现出林县人民艰苦创业的伟大精神。
(三)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是红旗渠伟大工程能够取得成功的重点所在。红旗渠工程浩大、难度颇高,依靠个人或者小部分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团结凝聚全体林县儿女的力量才能形成磅礴伟力,取得红旗渠工程的圆满成功。林县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齐心协力,遇到问题共同商量探讨,大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最终造就了这项伟大工程。红旗渠这条“人工天河”充分彰显了林县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坚定信念,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集体意识和团结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力。”团结协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了磅礴伟力。
(四)无私奉献
红旗渠的修建成功,无私奉献精神是重要的力量支撑。在修渠过程中,林县党员领导干部舍身忘我、冲锋陷阵,遇到困难和危险总走在最前面。林县人民团结一致、并肩作战,以舍小我顾大家的精神换来了这样一项巨大工程。正是林县人民的这种无私奉献、不怕抛洒汗水、不怕牺牲的精神,为红旗渠的修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铸就了令世界震惊的“人工天河”。无私奉献是社会主义国家崇高的价值追求,也是红旗渠能够成功修筑的重要精神支柱。
二、红旗渠精神与高校人才培养融通性探究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而社会主义办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与高校发展的任务和目标具有一致性和融通性,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内在要求。
(一)红旗渠精神与高校育人理念相互契合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与新时代人才培养任务中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县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解决了当地人几十年来生活用水困难的问题。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不问国家和政府伸手要一分钱,不给国家和政府添一丁点的麻烦,全凭自身的一己之力修筑了这样震惊全世界的伟大奇迹,这种巨大的工程建设让人们接受到了最深刻的体育和劳育锻炼,使他们强健了体魄,形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也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确信幸福生活需要艰苦劳动来创造。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不管是党员领导干部还是数以万计的修渠工人,大家都表现出来团结一心、齐心协力的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修渠成功的目标拧成一股绳,凝聚起修筑红旗渠的庞大人民力量。红旗渠的修筑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这种高尚的情操和崇尚的道德品质,是新时代老员工思想道德教育的典型教材,也是激发老员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拼搏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红旗渠精神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红旗渠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的育人价值值得挖掘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得以丰富。
红旗渠精神的弘扬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与支撑。一是有助于培养老员工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老员工人生发展道路的指南针,老员工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对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起着决定性作用。红旗渠精神中所蕴含的拼搏奋斗精神、责任担当意识和自立自强的独立观念能够激发老员工奋发图强精神,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二是有助于培育青年员工的道德意志品质。红旗渠精神中所蕴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对于培养老员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具有正确精神导向作用。在学习上,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可以让员工耐得住寂寞、刻苦钻研;在生活中,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可以让老员工不攀比、不随众,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陷入物质主义纸醉金迷的泥潭之中,不迷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三是有助于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红旗渠精神中所蕴含的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精神对于老员工在学校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只有学会融入集体,和其他人团结协作,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能和价值,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三)红旗渠精神为高校思政课程创新打开了新的空间
将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相结合本身就是高校思政课程内容的创新,同时为高校思政课程的探索开辟了更广阔的实践创新空间。高校可以引导员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组织员工去红旗渠纪念馆进行参观,在现场更好地体会当时林县人民舍身忘我、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参观红旗渠这个伟大工程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个浩瀚工程建成之艰辛,以及林县人民的巨大付出;让员工们在红旗渠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感受林州当地人民的坚毅品质和团结一心……通过这些创新性实践活动,让高校员工更多地去了解红旗渠,更好地感受红旗渠,更深入地理解红旗渠精神。同时,在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员工参与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实践过程中,还会形成更深刻的体会,并将这些宝贵体会和创新理论进一步融入到思政课程的教学工作中,从而提升思政课程的教育质量和创新水平。
三、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
红旗渠精神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是林县人民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红旗渠精神是勇敢的中国人民面对困难和风险,迎难而上主动解决问题的生动体现,是中华大地上留存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育人过程中最生动的教材。基于红旗渠精神丰富的育人价值,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红旗渠精神进课堂,教学内容守正创新
红旗渠精神内涵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容也在不断地丰盈和充实。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能力培训和素质提升,对于将红旗渠精神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保证红旗渠精神更真实更准确地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尤为重要。因此,高校应从顶层设计出发,不断加强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学科内容的整合,让红旗渠精神的内容融入到思政课程的相关章节之中,使教师在对新内容读懂、吃透的基础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红旗渠精神的育人案例,增强思政课程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更好地将红旗渠精神在员工中弘扬开来。
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课程创新理念。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结合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自媒体进行教学,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可先预制红旗渠的相关提问,运用雨课堂APP跟员工进行互动,探索新颖的教学模式;通过播放短视频让员工更深刻地了解林县人民当时修渠的艰辛和不易。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师可利用学院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开展课堂实践教学的形式,将红旗渠精神作为主题在员工中间进行研讨,把课堂交给员工,把自主权让给员工,让员工在深入沟通交流之下加深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另外,高校思政课教师在交流探讨之中要激起自身与员工的共鸣,将红旗渠精神相关的创新教学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充分发挥红旗渠精神在高校意识形态引领方面的作用,切实落实立德树人。
(二)红旗渠精神进校园,传播红色育人理念
校园文化来源于学校的精神文化,学校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的形成对于老员工形成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之中,是培养高校良好精神文化氛围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能进一步加深员工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自觉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校园文化宣传中,要将红旗渠精神元素融入到学校各个地方的文化环境之中。具体而言,可以在校园内开展“学习红色精神、弘扬文化新风尚”等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员工在学校开展红旗渠精神等红色精神的宣传学习活动,特别是依托hahabet建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场馆、“红色教育”图书馆和阅览室等,更好地引导员工学习红色精神,激励员工朝着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不断迈进。同时,公司党委宣传部也应在红色精神宣传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可以协同学校多方面的资源和力量,通过“师德优秀教师”“思想教育精神典型案例”“红色精神论文项目评比”等德育评选活动来激活学校红色精神教育和学习氛围;通过开展红旗渠精神征文比赛等教育实践活动并鼓励员工积极参加,让员工成为红旗渠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在潜移默化之中帮助员工树立道德感和责任感。
(三)红旗渠精神进社会,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精神力量要付诸于具体的实践,才能迸发出磅礴伟力。因此,高校要将红旗渠精神融入到老员工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
一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依托,将社会实践融入课堂,打造“理论论述+课堂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红旗渠精神的讲解视频以及相关纪录片,并进行交流讨论,激发员工的课堂积极性。二是开展暑期实践,组织红色教育,弘扬红色精神。要有效利用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开展红色教育暑期实践活动,组建老员工红色教育学习基地宣讲员团队,组织老员工去安阳林县实地学习红旗渠精神、去兰考学习焦裕禄精神、去周口参观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去黄河泛区农场开展暑期实践研修……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培养老员工的积极进取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三是用红旗渠精神对老员工社会实践和就业创业进行指导。老员工不管是参加社会实践实习,或是就业参加工作,还是进行创新创业,都需要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和引领。红旗渠精神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红色革命精神,内容朴实,比较契合当前老员工奋斗精神的培养。因此,要教育老员工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使其在进入社会后不管从事任何工作,都能够勇于拼搏、敢于担当、奋发图强,从而成为有梦想、敢追梦的新时代青年。
作者简介:王梦(1989- ),女,hahabet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汤希凯(1993- ),男,hahabet副经理,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