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的表述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如果只看到其中经济批判部分,而忽视了关于社会组织的精彩论述,那么,发展就会偏离方向。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社会科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这一重要论断,揭示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反映出资本主义一切秘密。
资本主义之所以能长期存在,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找到了资本这个纽带,建立以资本为中心的社会结构或者社会组织。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决定一切,资本雇佣劳动,资本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资本只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平等。
为了掩饰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问题,资本主义国家设计了一系列政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表面上实现了权力的平等化,但是,却掩盖了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决定一切的本来面目。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伟大之处就在于,揭示出生产要素组合的生产力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为什么以资本为核心的公司制度能够大行其道。
可以这样说,公司制度契合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组合,变成了资本的组合,劳动力被消解为人力资源,劳动者除了出卖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
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可以积累资本,或者通过资本市场,争取与资本的拥有者分一杯羹。但是不管怎样,劳动者都无法摆脱自己的命运,因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一切政治法律,被资本家所控制,劳动者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他们的意见必须通过代言人变成国家的法律,而在选举政治代言人的过程中,他们又一次成为被利用者。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秘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马克思之所以提出建立与资本主义完全不同的社会,就是要把资本的决定性作用,变成社会的决定性作用,把资本决定一切变成人类决定一切。《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全部社会结构,解释了工人阶级和劳动者的悲惨命运,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政治口号,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彻底改变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命运。
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就在于,资本主义强调资本决定一切,而社会主义主张人决定一切。马克思主义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人道主义。
经过数百年的洗礼,人们愈加清楚地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优越性就在于,它不仅提出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指导思想,同时也设计出科学的方法和途径。
众所周知,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建立了以资本为核心的公司制度,这种制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资本决定一切。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组织必须实现劳动平等,社会组织必须实现按劳分配,社会组织必须打破传统私有制条件下财富占有严重失衡的现象,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充分借鉴人类文明发展一切先进成果基础之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明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必须借鉴西方国家的组织结构,包括西方国家的公司制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制度是社会组织的终点。
网络经济和数字经济条件下,人们蓦然发现,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完全可以改变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改变公司社会组织,建立一种新型的组合关系。在这种组合关系下,劳动者可以远隔千山万水,共同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生产要素的组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人们充分利用生产要素过程中,高度重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平台,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数字经济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组织结构改造的设想第一次有实现的可能性。传统的社会组织结构仍然是一种领导体制结构,或者说是一种层级组织结构。虽然人们强调在组织结构内部人人平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领导”和“被领导”关系普遍存在,不平等体现在各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打破现有的组织结构,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结构。在这个社会组织结构中,每个人的自然属性都被彻底虚化,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社会组织主体,他们在平台中实现生产要素的组合,并且在平等基础上,实现财富合理分配。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共产主义”的理想,之所以令人憧憬,是因为在这样的社会,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一切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不是停留在虚幻之中,不是海市蜃楼,而是体现在人际关系之中,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方面。
事实上,要想建立这样的社会,需要人类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数字经济伟大之处就在于,给人类平等提供了某种可能性。在这个社会里,无论高低贵贱,每个人都平等地参与劳动,实现自己的价值。劳动不是为了解决温饱,当然更不是为了追求奢侈生活,劳动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或许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沉浸时间太久,重温《共产党宣言》有关论述,让人热血沸腾。理想的社会,社会组织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传统生产力条件下,人们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公司制度不会实现平等,只会放大社会不平等。只有在数字经济时代,人们才能看到平等的曙光。
数字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己信息所有权人。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都拥有自己的数字所有权,他们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信息,但前提条件是,法律必须保障他们的隐私权和信息权;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参与社会分工,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应有的财富。在这个过程中,整个国家组织就像是一个数据库,每个人参与其中,分享成果,贡献力量。
数字经济时代给人们带来了无限可能。首先,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人们建立了复杂的社会组织结构,形成了不同层次的管理体系。而在数字经济条件下,所有这一切可能都会发生变化,只要国家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并且严格依照法律规定,保护每个公民的信息,那么,所有政府管理体制,都将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国家再也不需要设立如此多的行政机构,只要建立一个数据库,并且利用数据库掌握基本国家信息,整个国家就可以高速运转。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电子商务企业创办人”鼓吹中国重新回到“计划经济”。中国不可能重新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因为每个人需求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但是,数字经济却能改变国家的组织结构,通过减少行政层次,减少行政司法等机构,建立一个高效的服务体系,借助于数据库,及时了解各种信息,作出科学决策。
这种数字经济时代的社会组织结构,可能正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初所设想的社会结构。国会议员们再也不可能高高在上,蜕变为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大老爷。数字经济可以真正实现社会的扁平化。过去一切复杂的社会组织系统都将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即使在一个社区,只要每个居民信息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那么,社区组织就可以充分利用居民信息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过去强调精兵简政,数字经济条件下,一切都将成为可能。无论是税收还是福利,都可以通过数据库进行处理,国家机关可以在数据库基础上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税务局甚至根据纳税人的基本情况,帮助纳税人寻找合作伙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转变,这才是真正人民政府表现。
其次,数字经济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体系。重大疫情期间,人们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教学,教学成本大幅度降低,而学习人数大幅度增加。这是数字经济时代给人们带来的福利。
数字经济时代,不需要建立大量的社会组织,许多服务都将逐渐地消失,许多产业都将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基础性教育,可以建立统一的数字化服务系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将所有的优秀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普及给每一个受教育者。只有那些独一无二的高等教育,才通过面对面的教育,释疑解惑。可以这样说,教育、科研等一系列社会服务,都可以借助于数字系统,改变自己的服务方式,整个社会结构将会因为组织变化而发生变化,社会组织将会因为数字时代到来而发生沧桑巨变。
第三,建立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事实证明,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社会组织与生产力相互作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改变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而社会组织同样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公司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都没有把公司制度绝对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计的社会组织,是人人平等的社会组织,而不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社会组织。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待历史和现实的态度,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可能超越某些阶段。但是,我们必须志存高远,充分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如果在现有的社会组织结构中存在太久,以至于忘记了我们的奋斗方向,那么,永远不可能实现理想目标。
尊重现有的社会组织,并且努力改造不合理的社会结构,是我们当前的工作。但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我们的理想,都不能忽视了《共产党宣言》给我们指出的光明大道。
只有不断地开拓创新,建立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组织,或者鼓励人们创造性地建立社会性组织,改造我们的社会结构,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人们就会发现,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与劳动的结合是如此的残酷,劳动者在压榨中求生存。工人阶级先进代表发出呐喊,希望全人类团结起来,建立的理想的社会。数字经济不可能自发地诞生这样的社会,数字经济发展有自身的问题,数字经济发展有可能会放大资本主义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警觉,牢记使命,发展数字经济过程中,一方面提防数字经济条件下出现的高度集中和垄断,进一步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要充分意识到,数字经济到来,为实现人类理想提供了某种可能性。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的理想,不断完善社会制度,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时代背景的变化,使一些人在学习中,忘记了《共产党宣言》所描绘的理想图景;现实的羁绊,让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断产生怀疑。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不仅深刻地批判了所处时代,而且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组织存在的合理性,从而为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指明了方向。如果只是进行生产要素配置改革,试图通过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组织的论述,那么,中国改革有可能会半途而废。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提醒人们,改革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hahabet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乔新生”)